2006年9月25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农民工心理热线为何热不起来?
本报记者 曹志男/文 陈立波/摄

  9月23日下午,杭州市下城区的“民工心理咨询室”里静悄悄的,桌上的热线电话似乎是在罢工,铃声始终没有响起,值班心理咨询师裴老师的心理咨询QQ群上,在线的“好友”也少得可怜。“来这里当面咨询的人更少,”裴老师一脸无奈地说。
  这是杭城首家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的“民工心理咨询室”,它从8月18日成立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,然而,记者了解到,这条热线实在称不上“热”。
  今年七八月份,杭州市下城区团委和在杭高校联手在该区石桥、东新街道选择500名农民工进行了一次心理咨询调查。结果显示,一小部分被调查者心理表现异常,往往出现强迫、人际关系障碍、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症状。为此,两家单位共同组建起这个农民工免费心理咨询室,地点选在农民工密集居住的石桥街道永丰社区。
  石桥街道团工委书记袁俊告诉记者,咨询室成立的第二天,五位心理咨询师就通过轮流坐堂和QQ、MSN、小灵通等通讯方式,开始等待需要心理咨询的农民工。同时他们通过发放印有咨询室电话、地址等内容的小名片、在办理暂住证地点摆放宣传册等方法向农民工宣传心理咨询室。
  (上接第1版)“开始的两个星期每天有几个人打进热线,到后面就越来越少了。”虽然街道对“民工心理咨询室”进行了宣传,抽样调查中也得出部分农民工需要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结论,但是,心理咨询室还是渐渐陷入了“寂寞”状态。
  “咨询室面对面接受咨询开放的时间少,可能是一个大原因。”袁俊告诉记者,由于心理咨询师人数和来源的问题,他们只在周六开放坐堂咨询服务。“电话和网络等方式尽管便利,但心理咨询最好还是面对面进行,”袁俊说,这就让很多农民工放弃了前来咨询的想法。同时,农民工一般最关心的是如何赚到工钱,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心大大超过了心理健康。而且,很多农民工还没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  对此,记者对很多在永丰社区一带居住的农民工进行了走访。不少农民工说,他们听说过社区里有这样一家心理咨询室,但他们表示,一般不大会去进行心理咨询。
  在石桥路一家工厂打工的河南人老张说,平时是会遇到一些烦心事,心情很不好,但抽上几支烟、和工友侃侃大山心里就会舒服些了,何必去咨询室找人诉苦?他还告诉记者,他们的很多烦闷和困惑都来自一些生存问题。“我们干活累啊,但赚钱不多不说,而且还没有保障,这些问题解决了,我们也就没啥心理问题了。”老张的话引来周围很多工友的认同。
  一位在工地打工的江西小伙王忠则笑着告诉记者,心理问题都是富人们得的“富贵病”,“我们都还在为吃饱穿暖奋斗,哪里会去考虑什么心理问题咨询啊。”
  “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心理咨询室的宣传!”袁俊告诉记者,目前的这种状况他们也考虑到了,为此,他们将在辖区内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农民工群体调查,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,并与更多高校建立联系,扩大合作范围。同时,将被动的心理咨询室转为主动,深入到厂区等农民工集中的地方上门进行心理咨询。